簡易睡眠呼吸照護系統,讓你不再「呼呼」大睡!
文/葉芷嫻 攝影/ 蔡鴻謀
忙碌社會裡,為了不讓自己睡,茶、咖啡、雞精,通通喝了再說;然而,對於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來說,卻是千方百計,只為求得徹夜好眠。工研院醫材中心新研發 的「簡易睡眠呼吸照護系統」,以負壓改善呼吸阻塞的創新方式,讓睡眠呼吸中止症與打鼾族,脫離「呼呼」大睡的夢魘!
漫畫裡,主角的鼻子上,打呼泡泡忽大忽小地起伏著,那副鼾聲大作的逗趣模樣,總能使讀者呵呵一笑;但是,當同樣的場景在現實生活中出現時,可就不是那麼有 趣的事了。
寂靜無聲的夜裡,被如雷的鼾聲吵醒,相信曾是許多人共有的不愉快經驗。而對於打鼾(打呼)的人來說,擾人清夢的打鼾行為,不僅僅為周遭人們帶來困擾,對於 自身的睡眠品質,也造成程度不一的負面影響。事實上,不少醫學研究均指出,擁有良好的夜間睡眠品質,不僅白天工作效率好、學習效能提升,也較能保持健康的 生理及心理狀態,避免疾病上身。相反地,品質不佳的睡眠,則容易讓人注意力不集中、感到倦怠,大大降低生活品質。
根據台灣睡眠醫學會的統計,國內約有600萬人有睡眠障礙,也就是說,有高達四分之一的國人,其實是長期處於「睡不好」的狀態。其中,還有將近45萬人是 屬於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卻不自知,這對患者的健康與生命安全來說,是極大的潛在威脅。
進不了家門的傳統檢測
一般而言,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往往是透過身邊親人的提醒,才發現自己的打鼾問題而就醫。然而,國內的醫學睡眠中心並不普及,再加上好不容易來到睡眠醫學中 心就診,卻因為傳統診斷式睡眠檢查,需要安排受測者在睡眠中心過夜,在床位有限的情況下,一等往往就超過半年以上的時間。
不僅如此,當求診患者好不容易等到測驗床位,測試時在頭部與身體要黏貼許多感應電極與訊號線,也讓原先就睡不好的受測者,更不容易入睡,使檢測效果大打折 扣。工研院醫療器材科技中心主任邵耀華認為,患者去醫院求診只是想找出睡不好的原因,卻因為不習慣醫院與檢測環境,夜裡睡得更不好。這對於要判斷睡不好的 實際原因,究竟是家中睡眠環境不佳,還是個人生理因素使然,自然有其難度。
工研院醫材中心創新醫材商機開發計畫工程師林楨喨指出,「睡眠檢測的困擾,不是現行儀器的問題,關鍵在環境。」現行的睡眠檢測除了等待時間久、環境陌生等 常見問題之外,還有資料正確度高低,以及後續追蹤不易等困難尚待克服。此外,在醫學睡眠中心裡,醫生問診是以病患自述或問卷調查為依據,如果患者陳述的資 料不正確,也會影響診斷結果的準確性。而且,在完成睡眠檢測後,無法得知病患服藥後的睡眠改善情況,又是另一個衍生的問題。
「在家進行睡眠檢測是最好的選擇,問題是醫院的儀器不可能讓患者搬回家使用。」邵耀華解釋,傳統的睡眠檢測設備比較複雜,體積也很大,要搬回家進行睡眠檢 測,甚至是追蹤檢測,幾乎是不可能。
定點照護新利器:居家睡眠檢測儀
為了克服這一點,工研院醫材中心研發的「居家睡眠檢測儀」,由患者的需求出發,以體積小、操作簡便為設計考量,希望未來能由醫院提供這套檢測器材,讓患者 可以在經過醫師診斷後,自行攜帶回家使用。
林楨喨戴著居家睡眠檢測儀表示,「居家睡眠檢測儀使用簡單,只要一個啟動鍵,就可以記錄受測者的睡眠狀況,隔天再將器材與資料送回醫院分析,便能完成檢 測。」可攜的居家睡眠檢測儀,不但省去睡眠檢測的等待時間,及早發現患者是否有呼吸中止症困擾,對於監測睡眠障礙患者的睡眠結構,與提供醫師做為診療時的 客觀參考數據,都有很大的助益。
這套檢測儀透過夾在手指上的脈動血氧計感測器,以穿透式的紅外光進行測量,並記錄各項數據資料。邵耀華表示,脈動血氧感測除了穿透式檢測外,尚有在手腕量 測的反射式檢測技術,但兩者相較以穿透式效果為佳,因此工研院的居家睡眠檢測儀便採用穿透式的技術。
至於為什麼要設計成夾手指?「夾在手指上,是因為穿透式的檢測方式,以手指部位的效果最好,重點是,配戴時也不易脫落。」邵耀華透露,其實研發人員曾嘗試 過人體其他檢測效果不錯的部位,例如耳垂,但耳掛式的感測計,容易在睡眠過程中因翻身或擺頭而移位脫落,因此最後仍選擇採用夾手指的設計。
留言列表